【華城接單量優,待缺料緩解營收將向上】
華城(1519)的電機設備業務今年接單狀況優於去年,惟關鍵原料例如銅、矽鋼等持續有缺貨的狀況,致成品出貨狀況十分緊繃。對此華城執行長許逸晟(附圖)就表示,目前包括最大客戶台電、以及美國的電力廠商都在追著華城要貨,一旦缺料狀況緩解,華城的營收將可望大幅度往上。
截至2021年為止,華城交出營收連續8年創新高的成績,隨著全台灣電網系統升級、改善的工程陸續上路,華城今年接單持續暢旺,惟因全球重電產業都在針對再生能源的電網銜接趕工當中,對於原料需求持續緊俏,有不少貨卡在部分的原料未及供應,其餘進料均壓在資產部位而無法認列營收,這才造成今年存貨提高、營收狀況略遜於去年的狀況。
觀察華城的資產負債表,截至今年第一季底,華城存貨金額為31.97億元,來到歷史最高水位,單季的營收週轉次數降至0.4次,也是歷史低位。今年前6個月,華城營收為34.4億元,累計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約13.5%;今年第一季,華城稅後小虧1218萬元,單季每股虧損為0.03元。
全球重電業的缺料、趕工狀況究竟有多嚴重?許逸晟表示,部分美國電力公司客戶要求華城每月出貨,有多少出多少,並且要求以空運出貨變壓器等大材積產品也在所不惜,而華城的最大客戶,台灣電力公司也要求華城盡快出貨,「但料沒有跟上來我們其實也是莫可奈何。」
許逸晟指出,相較於其他重電同業的營運尚有如馬達、家電等業務分散產品組合,華城逾8成營收來自於變壓器、配電盤,與相關工程收入,因此缺料狀況對華城帳面上的影響就相對明顯。
就華城去年營收組合來看,各等級變壓器產品佔營收比重約50%,配電盤約15%,工程營收約17%,其他營收佔約12%,售電收入則約為1%。華城約有30%-40%的產品是外銷,而60%-70%產品供國內自用,事實上,台電就佔了華城約25%的營收。
儘管面臨短期缺料逆風,許逸晟表示,長線來看華城的營運還是十分正面,由於電力系統原本每隔10年就會有設備汰舊換新的需求,且整體電力的需求跟經濟成長息息相關,只要經濟持續成長、工業需求和民生用電需求都會持續增加,電力系統不斷擴張,就是重電廠商可以期待的商機。更進一步來看,許逸晟指出,台灣能源政策的轉型,帶入包括太陽能、風電、乃至儲能系統發展,更是為重電業未來3、5年的剛性需求奠下良好的根基。
「之後能源轉型暫時告一段落,接著又是相關設備的汰舊換新會啟動。對於未來,我們還是看得相當樂觀。」許逸晟表示。
就華城在再生能源領域的佈局而言,華城之前是台灣第一家做出3MW儲能場的廠家,「當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3MW並不是很大,不過當時華城就已經把包括削峰填谷等技術導入儲能場站的設計,算是走得非常得前面,未來也會持續爭取。」許逸晟表示,「而太陽能系統部分,華城在好幾年前就已交出規模達150MW的案子,從機電和變電設備都採用華城的產品。」
離岸風電方面,台灣的第一宗離岸風電併網發電的案子,就是由華城拿下陸域變電站工程的統包。許逸晟指出,目前華城仍積極與風電開發商接觸,除了統包,以華城在超高壓變電系統居技術領先的位置,華城也有不錯機會可以取得核心變電設備的訂單。
新聞來源:MoneyDJ新聞
🆙更多電動車相關影片👉請追蹤我們的官方Youtube網站 youtube.com/channel/UChAcDScStZzTL5MQKALy1D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