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電動車主充電調查 公共充電遇11大痛點】

S__94183454.jpg

〔記者林菁樺/台北報導〕電動車持續成長,但里程焦慮一向是車主在油車與電車抉擇最關鍵因素。但工研院日前針對台灣EV車主充電行為進行調查,發現使用「公共慢充」的頻率高於「公共快充」,另外車主使用公共充電樁有11大痛點,多與資訊整合有關。

工研院今年首度針對台灣地區的電動車車主充電行為進行調查,調查發現,85.2%車主使用過公共慢充,而曾使用公共快充的比例為74.2%。

頻率方面,公共慢充一星期使用頻率為1至2次最多,但使用公共快充的頻率是1個月不到1次比例最高;工研院發現,車主使用快充多數在緊急情況或長程駕駛,並非日常充電。

另外工研院調查也發現,有車主為了停電動車,手機上必須下載5個APP;顯示車主在充電上遇到不少痛點。

工研院發現車主遇到的前11大困擾分別有:充電樁附近無可打發時間設施、找不到充電樁、油車占用、充電需要排隊、充電插頭介面與自己電動車不同、充電站點查詢APP訊息不足、充電至80%時間電太久、充電樁故障無法使用、充電站環境不佳、付費不方便、充電槍中途被拔除等。

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總監陳培琳提到,車主最在意的其實是,停車時希望多少能充到電,而非專程前往某處找充電樁充電。至於油車占用、充電插頭介面、充電樁故障、APP訊息不足等大多都是與即時性的資訊整合有關,如果車主前往充電樁前能發現相關問題,就不會有這些痛點。

工研院電動車車主充電行為問卷有63題詳細調查、2場焦點團體,調查731份有效問卷(既有車主223份、潛在車主508位)。

 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alue 的頭像
    EValue

    EVALUE的充電部落格(華城電能科技)

    EVa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